100人浏览 2025-03-07 05:10:25
《2》
泡出红茶花果香,盖碗比茶壶更胜一筹。
在各种文学和影视作品里不难发现,早在许多年前,国外也有喝红茶的习惯。
精致的茶壶里泡的是红碎茶,干茶被切得又细又碎,按照固定规格装入茶泡袋中,使得物质释放的速度进一步加快。
因此,刚从茶壶里倒出的茶汤,滋味往往显得尤为浓酽苦涩。
为了中和这种口感,人们通常会选择加入适量的奶或糖,或是搭配上各种高糖分的茶点来调和。
国内传统的功夫茶,与其有着明显不同,更讲究的是原汁原味的品茶体验,基础加工步骤包括萎凋、揉捻、发酵、干燥。
优质红茶的干茶条索均匀,依旧保持着相对完整的外观形态,无需额外切碎。
泡遍六大茶类,最终还是会发现,材质细腻的瓷质盖碗更为实用百搭。
不仅不吸香吸味,而且每一冲都能做到茶水分离,出汤干净利落,更能展现出风味层次的变化。
正式泡茶前,先将所有茶具用沸水进行烫壶温杯,进一步清除杂质的同时,也能消除表面附着的水味。
趁着盖碗还处于内部温度较高的状态,迅速投入干茶,合盖后上下轻摇三遍,再揭盖闻香。
茶叶在盖碗中充分预热,内部的芳香分子变得更活跃,干茶香仿佛被扩大了数倍。
如果是正宗的金骏眉,将盖碗凑近鼻端轻轻一闻,就能感受到干茶香里,荡漾着馥郁的花香与果香。
在后续冲泡过程中,茶汤的香气也会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,让内质充足的好茶展现出最佳水平。
《3》
泡茶千万别偷懒,沸水环壁注入最高效。
盖碗有大有小,但最为推荐的还是110毫升的标准容量。
恰到好处的设计,不仅使得抓握出汤时更加稳当,还省去了额外换算茶水比例的步骤,泡茶更省心。
5克红茶干茶,是最能泡出浓淡适中效果的投茶量。
即便只是一克之差,都可能导致茶汤风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。
如果是独自在家喝茶,该有的步骤也丝毫不能马虎,用电子克秤称重后再投茶。
每次都只是靠感觉随意抓一把干茶,正是不少人泡不出红茶花果香的关键原因之一。
另外,还有一些茶友在家图省事,直接将自来水烧开后用于泡茶,即便装上了过滤器,水质成分也不如纯净水纯粹。
除了水质之外,注水手法也是影响茶汤香气展现的重要因素。
端起烧水壶注水,如果从头到尾都保持同一个点位不动,往往还有不少茶叶保持着干燥状态,漂浮在水面上。
茶叶没有被彻底打湿,更谈不上彻底激发内含物质,倒出的茶汤不仅味道淡,香气也难以持久,很快消散无踪。
比起悬壶高冲、定点旋冲、N字型注水等方式,环壁式注水更不考验手法,也更简约高效。
壶嘴靠近盖碗,以打圈的方式匀速打湿每一区域,逐渐向中心靠近,待水位线接近碗沿时停止注水。
所有干茶都得到了沸水的全方位覆盖,芳香物质与茶味物质被充分激发,得到的正是一杯色香味俱全的茶汤。
《4》
出汤顺序先快后慢,沥干茶汤展现落水香。
从第一冲就开始长时间闷泡,是众人泡茶的一大常见误区。
各类物质持续向外释放而不受阻碍,导致茶汤的浓度快速上升,变得过于浓烈。
在茶多酚与咖啡碱的共同作用下,各物质之间的占比失去平衡,持续带来明显的苦涩味。
即便只是喝了几口这样的茶汤,舌面也会仿佛受到麻痹变得厚重,味蕾的感知能力明显下降。
不仅于此,红茶细腻清甜的本味也被苦涩味掩盖。
原本受到盖子拦截、应落到茶汤中的花香与果香,也变得更加微弱,难以察觉。
因此,泡茶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节奏,前六冲尽可能地保持快出水,从注水到大部分茶汤倒出,用时在7-8秒内。
以“花果香、桂圆汤”而闻名的正山小种,以这样的方式泡到第四冲,营养物质依旧含量充足。
茶汤带着稠滑的浆感,表面悬浮着小气泡,晃一晃公道杯,恰似果冻般晶莹剔透。
桐木红茶自带的轻盈花香,与发酵后生成的桂圆果香相互交融,更是令人难舍难忘。
如果盖碗内只剩一小部分茶汤,受叶底阻碍难以彻底倒出,可以适当翻转手腕,转换一下角度。
直至没有任何水分可以沥出时,茶叶难以再析出物质,后续泡出的茶汤才不易发苦发涩。
后续茶味逐渐变淡后,再根据实际情况,适当延长坐杯时间。
尽量保持香气、滋味和口感的延续性,每一杯茶汤的品鉴享受也更显完整。
《5》
喝茶和读书一样,都需要一个逐渐累积经验的过程。
多看看各类型的文学作品,精湛文笔和巧妙构思便会内化于心,成为自己的储备。
多尝试各种各样的高山好茶,了解不同茶类的风味特性后,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触。
茶香与茶味的和谐搭配,有时正如一把钥匙。
一步步引领着诸位敲开心门,逐渐唤醒那份原始的自然与纯真。
俗话说“宁吃甜桃一个,不吃烂杏一筐”。这个道理,茶,同样适用。喝到好茶,是让人心情愉悦的。评判一款好茶的标准离不开“形、香、色、味”四大标准;作为老茶友,基本上家里或多或少都存了好几种茶。千茶千味,有时候我们购买的好茶,经过不恰当的存放之后,就会变成“垃圾茶”。经常饮用,不仅口感上难喝受罪,还会对身
黄茶是六大茶类中比较低调的。独有的闷黄工艺,不仅使茶叶呈现出外观金黄色泽,也造就了黄茶不同于其他茶类的独特口感!茶汤呈杏色,茶口感甘甜醇厚,叶底鲜活嫩黄明亮。黄茶属于低调中有内涵奢华,2022年黄茶君山银针制作工艺入选: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。这几天云朵写了绿茶,黄茶,白茶,黑茶,乌龙茶知识科普,很多
泡茶是个技术活,更是精细活,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。从选水、煮水、水温、选器到冲泡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茶的味道造成影响。如果你泡出的茶总是达不到自己的期望,就继续往下看看吧。作家林清玄曾讲过一个关于泡茶的故事:一位普通女员工因茶泡得不好被领导骂,难过得准备辞职。正在这时,一位重要客户来访,这位女员工被
在茶圈素来流传着一些行话,诸如“新茶怕闷,老茶要醒”、“绿茶闷着喝,鲜爽喝不到”等,相信茶友们都耳熟能详。这些说法其实透露的是泡茶时的两种技法——“透”和“闷”,说白了就是指在茶叶冲泡过程中要不要揭盖?这小小的一个细节,对茶汤滋味的影响不容小觑。透:指在用盖碗或紫砂壶泡茶时,通过不加盖(盖碗或紫砂壶
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千百年来形成了特有的习俗和讲究。你知道泡茶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,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吗?很多人至今还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,那就是“先放茶叶再倒水”。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些老茶客的泡茶过程,你会发现他们对泡茶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要求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的口感。今天我就来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