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人浏览 2025-02-19 05:27:29
俗话说“头遍水,二遍茶,三遍四遍是精华”。
好茶,当然需要搭配好的手法;合适温度和泡茶手法更容易激发茶香,充分发挥茶叶的优势和精华。
这也是同样一款茶,不同人泡出来会有不一样的口感的原因所在,很多茶友都想尽可能的泡好自己手里的茶,今天我们就来和小云朵学习一下简单的泡茶手法,让你轻松泡出好茶来!
第一步:滚水汤杯
泡茶前滚水汤杯,也叫做温器;可以更好的锁住茶香。(原理和烤面包前,提前预热10分钟类似)
用滚烫的开水持续烫一分钟茶具,使杯子迅速变热,让茶叶在适合的温度下更好的泡出茶香;
尤其是室内外温差过大的秋冬季,直接用凉杯泡茶的话,会让茶叶在热水中极速收缩,内敛失去原有的茶香。滚水汤杯后,投茶让茶叶慢慢苏醒,也可以叫做醒茶(一般生普需要醒茶)。
第二步:浸泡十秒
盖碗中投入茶叶之后,我们先注入三分之一的热水,浸泡10-30秒左右,可依据茶叶发酵程度决定浸泡时间长短;发酵程度越高时间越长。
激发茶香的同时,也洗去了茶叶的杂质与灰尘,然后再次注水,即可品味茶香。
温馨提示:不发酵的绿茶,白毫银针可以不将水倒掉,浸泡后直接注水出汤。
第三步:茶要淡喝
俗话说浓淡要适宜,茶叶再好也要适量,所谓好茶“淡”喝,是指在第2-4泡时,茶汤不要座杯太久,造成茶汤过浓,影响口感。
在经过第一步的汤杯,和头泡茶叶浸泡之后,此时茶叶60-70%的营养物质已经发挥,同时咖啡碱开始发挥出来,此时如果座杯时间过长的话,就会造成茶汤过浓,口感不好,也比较容易醉茶。
茶叶“淡”喝,慢慢感受每一泡茶香与口感的变化,何尝不是一种乐趣。
我有一款茶,愿与君分享;好茶相遇,应如恋人初相识,一见倾心,念念不忘。
屋外秋风萧瑟,大雨滂沱;屋内茶香四溢,满室生香;我想对于茶友来说,这一定是最美好的事情了吧;愿各位茶友,笑口常开,身体健康,日有好茶。
俗话说“宁吃甜桃一个,不吃烂杏一筐”。这个道理,茶,同样适用。喝到好茶,是让人心情愉悦的。评判一款好茶的标准离不开“形、香、色、味”四大标准;作为老茶友,基本上家里或多或少都存了好几种茶。千茶千味,有时候我们购买的好茶,经过不恰当的存放之后,就会变成“垃圾茶”。经常饮用,不仅口感上难喝受罪,还会对身
黄茶是六大茶类中比较低调的。独有的闷黄工艺,不仅使茶叶呈现出外观金黄色泽,也造就了黄茶不同于其他茶类的独特口感!茶汤呈杏色,茶口感甘甜醇厚,叶底鲜活嫩黄明亮。黄茶属于低调中有内涵奢华,2022年黄茶君山银针制作工艺入选: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。这几天云朵写了绿茶,黄茶,白茶,黑茶,乌龙茶知识科普,很多
泡茶是个技术活,更是精细活,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。从选水、煮水、水温、选器到冲泡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茶的味道造成影响。如果你泡出的茶总是达不到自己的期望,就继续往下看看吧。作家林清玄曾讲过一个关于泡茶的故事:一位普通女员工因茶泡得不好被领导骂,难过得准备辞职。正在这时,一位重要客户来访,这位女员工被
在茶圈素来流传着一些行话,诸如“新茶怕闷,老茶要醒”、“绿茶闷着喝,鲜爽喝不到”等,相信茶友们都耳熟能详。这些说法其实透露的是泡茶时的两种技法——“透”和“闷”,说白了就是指在茶叶冲泡过程中要不要揭盖?这小小的一个细节,对茶汤滋味的影响不容小觑。透:指在用盖碗或紫砂壶泡茶时,通过不加盖(盖碗或紫砂壶
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千百年来形成了特有的习俗和讲究。你知道泡茶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,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吗?很多人至今还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,那就是“先放茶叶再倒水”。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些老茶客的泡茶过程,你会发现他们对泡茶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要求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的口感。今天我就来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