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人浏览 2025-02-28 05:43:28
泡红茶跟泡白茶是不一样的。
当然,大部分的步骤是一样的。只是少部分的细节,有略微的不同。
比如,同样都是用100-110毫升的盖碗,同样都是投5克干茶,同样都是沸水注入,同样都是趁热闻香.....同样都是十来冲之后的余韵更加悠长。
但泡老丛红茶,还是有它独特的要求在。
比如在出汤的时间方面,在使用的器具方面,在用水方面,可以允许它有一些自己个性化的地方。
毕竟,它生于桐木深山里,在横跨闽赣两省的高海拔山区生长了数十数百年,它古老而粗壮的木质层、它独有的高山气韵与岁月风华,不是常茶可以比美的。
既然不同于普通的红茶,甚至不同于只采芽头的金骏眉,那么,用略微不流于俗的冲泡手法来泡它,便也不奇怪了。
独特的茶自有其独到之处。
桐木老丛红茶的冲泡要诀之一:可稍微闷一会儿
写下这个小标题,估计大批的茶友会疑惑,咦,村姑陈怎么改口了?
确实是改口了。
但这个标准的放宽,只适合冬天,也最适合冬天。
冬天天气冷,使用盖碗泡茶的时候,冷得快。
这里的冷得快有两个方面,一方面是盖碗冷却得快,也就是盖碗中的茶汤冷却得快,水注入不久,降温就大大降低了。
甚至都还没到盖碗,从壶嘴到盖碗的过程中,从沸水流出壶嘴,流向盖碗的这个高度落差里,沸水就已经在失温了。
根据不同的纬度,失温的幅度不同,北方失温更快,南方失温更慢,最终入盖碗时,北方水温更低,南方水温略高一些。
但都比春、夏、秋三季的时候,入碗水温要低许多。
于是,盖碗中的茶叶接触到的水温,就低了,较其它季节为低。
若盖碗中的茶叶是内质容易释放的芽茶金骏眉,或者是较细嫩的正山小种,那也罢了,影响不会太大。
但遇到的是蜡层质略厚一些,叶脉略粗壮一些的“老爷爷辈”桐木老丛红茶,就不一样了。
老丛红茶的内质较多,但风格内敛,释放的速度较慢,不那么容易打开心扉。
于是,这降低了的冬季水温,就难以让它如常地释放出香气滋味风韵来。
必得稍微闷一下子才行。
但也只能是闷一下子,一下子的事。稍微让沸水与茶叶多接触一下子,就赶紧要出汤了。
不超过30秒,更不可以达到1分钟,2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。
那就过犹不及了。
桐木老丛红茶的冲泡要诀之二:可壶可盖碗
最初看宜兴人泡红茶,是用紫砂壶的。
问起来原因,说汤水更柔和,更醇厚。
后来收到过宜兴的朋友送的红茶与紫砂壶,将它们二位一并请到茶盘上,泡了喝。
遂发现了,很适配。
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,觉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出产的茶适合一方出产的壶。
后来有一次,去朋友店里喝茶,正在试茶,大堆的白瓷盖碗堆在桌上,来不及洗,正巧李麻花又渴得厉害。
于是顺了一把柜子里的青花小茶壶出来泡茶。
烫洗干净之后,拉开朋友平时放茶的抽屉,发现一大包某大牌的桐木老丛红茶赫然躺在其间。
好久没喝老丛红茶了,于是称了5克出来,就着那只青花小壶,烧沸水泡了它。
没想到,出汤的瞬间,就被那股子悠扬迷人的花果香,给震撼到了。
是用白瓷盖碗冲泡时,所不曾识得的另外一番面目。
这才知道,像桐木老丛红茶这样的产自高山,树龄深长的红茶,是必定不按常理出牌的。
不按常理出牌的意思是,可以不像常规的红茶的冲泡一样,用白瓷盖碗。
要想要喝浓郁一点的口感,也可以用白瓷茶壶。
它不吸香不吸味,但柱状出水,让茶汤像水柱一样流出来。
虽然流速比盖碗出汤要慢,但胜在冲出来的汤水香气浓郁,滋味浓郁,风味独特。
是一种适合老茶友的铮铮铁骨。
可以与平素的柔和绵长,做强烈的对比。
红楼梦里,薜姨妈说,各人有各人的缘法。
这说的是人,也是茶。
正如今天冲泡的这一款桐木老丛红茶,平时喜欢清新柔润一些风格的,那就照常冲泡它就可以了。
白瓷盖碗,5克,快出水。
鲜香醇美,花果香袅袅。
但喜欢口感浓郁的,或者是冬天泡茶不太适应水温的,那用茶壶泡,或者稍微闷10-30秒亦可。
环肥燕瘦。
不同茶具,能释放出桐木老丛红茶的不同风貌。
让我们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时候,感受香浓爽滑的各种不同。
俗话说“宁吃甜桃一个,不吃烂杏一筐”。这个道理,茶,同样适用。喝到好茶,是让人心情愉悦的。评判一款好茶的标准离不开“形、香、色、味”四大标准;作为老茶友,基本上家里或多或少都存了好几种茶。千茶千味,有时候我们购买的好茶,经过不恰当的存放之后,就会变成“垃圾茶”。经常饮用,不仅口感上难喝受罪,还会对身
黄茶是六大茶类中比较低调的。独有的闷黄工艺,不仅使茶叶呈现出外观金黄色泽,也造就了黄茶不同于其他茶类的独特口感!茶汤呈杏色,茶口感甘甜醇厚,叶底鲜活嫩黄明亮。黄茶属于低调中有内涵奢华,2022年黄茶君山银针制作工艺入选: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。这几天云朵写了绿茶,黄茶,白茶,黑茶,乌龙茶知识科普,很多
泡茶是个技术活,更是精细活,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。从选水、煮水、水温、选器到冲泡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茶的味道造成影响。如果你泡出的茶总是达不到自己的期望,就继续往下看看吧。作家林清玄曾讲过一个关于泡茶的故事:一位普通女员工因茶泡得不好被领导骂,难过得准备辞职。正在这时,一位重要客户来访,这位女员工被
在茶圈素来流传着一些行话,诸如“新茶怕闷,老茶要醒”、“绿茶闷着喝,鲜爽喝不到”等,相信茶友们都耳熟能详。这些说法其实透露的是泡茶时的两种技法——“透”和“闷”,说白了就是指在茶叶冲泡过程中要不要揭盖?这小小的一个细节,对茶汤滋味的影响不容小觑。透:指在用盖碗或紫砂壶泡茶时,通过不加盖(盖碗或紫砂壶
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千百年来形成了特有的习俗和讲究。你知道泡茶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,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吗?很多人至今还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,那就是“先放茶叶再倒水”。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些老茶客的泡茶过程,你会发现他们对泡茶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要求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的口感。今天我就来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