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茶百科

新手如何了解自己适合喝什么茶?3点走心建议,这么选不出错

100人浏览   2025-03-01 00:47:14


《1》

和一位新茶友聊天,原本是在答疑解惑,结果对话渐渐延伸到了其他内容。

这位茶友的性格非常健谈,起初只是提到,他的研究生导师是个爱喝茶的人,随之讲起了他的故事。

这位处于花甲之年的老教授,日常生活过得一丝不苟,严谨而有规律。

几十年来如一日的生活习惯,让他的精神状态极为饱满,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十多岁。

每周三下午的组会,导师都会雷打不动地带着一个透明的双层玻璃杯,杯里装着七分满的茶水,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。

也是受到导师生活态度的影响,茶友对喝茶也逐渐产生了兴趣。

这天他正是想请教,如何挑选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的茶叶。

对于像他这样从未接触过茶叶的新手,一开始最重要的并不是去追求多么高级的茶韵。

而是要逐渐培养起爱好,感受喝茶带来的乐趣。

毕竟,每个人心中都可能有一时兴起的热情,但能否将这种热情坚持下去,还要看个人的需求和选择。

究竟要怎么做,才能找准真正适合自己的茶叶类型?

话不多说,这个过程可以分三步来进行,接下来,将逐一为大家揭晓其中的奥秘。

《2》

第一步,看口感偏好。

挑选茶叶和在外点菜,所遵循的原则其实大同小异。

食材的新鲜与营养,是菜肴最基础的要求,正如茶叶的新鲜度与内含物质的丰富性,是品茶体验的基石。

接着,根据在场所有人的口味偏好,精心安排不同的菜系,力求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满意的美食。

这与选茶时需要考虑茶友们的口味差异,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
第一次喝茶,有些人倾向选择知名度高的茶叶,也有些会参考他人的推荐。

但每个人的口味喜好不同,随波逐流式喝茶,不一定能直接找到适合自己的类型。

在真正决定喝什么茶之前,更明智的做法,是深入了解不同茶类的风味特性。

如果口感偏清淡,或许会更偏爱清新鲜爽的品茶体验。

不发酵的绿茶、微发酵的新白茶,正能提供这类原汁原味的风味享受。

绿茶的豆香、草香、兰香等,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之中,而白茶以独特的毫香,以及花香、草药香等,展现出多变的香气层次。

与绿茶相比,新白茶的口感更淳和一些,带有果冻般的浆感,即便同样以鲜爽感著称,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味觉体验。

如果追求甘醇口感,温和的红茶与老白茶则是不二之选。

全发酵的红茶,花香、果香、花蜜香悠长,滋味清甜鲜醇,几杯下肚后,回甘持久,口腔与喉咙深处保持着滋润感。

经过多年陈化的老白茶,苦涩物质逐年减少,香气沉稳,茶汤厚度与浆感更加明显,入口顺滑而醇厚。

倘若想喝出劲道感,选择武夷岩茶绝不会出错。

焙火到位的岩茶,茶汤中木质香与药香的交织,口感绵柔饱满,舌尖轻推便能感受到明显的阻力,带来过瘾而不苦涩的品饮体验。

总之,在确定了大致的茶类后,再多尝试不同的品类,便能逐渐找准真正适合自己的茶叶类型。

《3》

第二步,看个人体质。

“绿茶、白茶性寒不能多喝,红茶、岩茶燥热易上火”,这样的谣言就像是老黄历,每隔一段时间就被重提。

在这句话里,只有绿茶受杀青工序的影响,保留了大量的茶多酚,对肠胃敏感的人容易造成刺激,其他均不可信。

白茶的主要工艺,仅包括萎凋和烘干,成品茶的营养物质里,茶氨酸的占比高于茶多酚。

无论是新茶还是老茶,茶性都属于温和的范围内。

而大家担心的全发酵红茶,和反复焙火的武夷岩茶,喝多了是否真的容易上火?

其实,喝茶与上火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。

简单来说,上火就是身体缺水的一种表现,是饮食习惯、个人体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

纯净水烧开之后用于泡茶,浸出的只是茶叶内部天然物质,摄取水分的过程,更不至于引起上火。

哪怕是同一款茶叶,在不同的人身上体现出的效果也各有不同。

喝什么茶,还是要看实际的身体状况而决定。

如果对自己的体质没有确切把握,不妨从白茶喝起。

特别是经过陈化的老白茶,茶多酚、咖啡碱等刺激性物质转化成了新的养分,茶性更加温和。

同时,茶氨酸含量基本不变、黄酮类物质不断生成,有这两类营养物质的加持,不论男女老少,老白茶皆适宜。

《4》

第三步:看喝茶成本。

提起老白茶,除了性质温和的优势,越存越香醇的特质,也赋予其不菲的收藏价值。

近些年里,茶圈中老白茶的热度也因此持续提升,导致一些新手初次买茶,就指明非老白茶不可。

但在红茶、绿茶这样的大前辈面前,白茶只能算是后起之秀。

早些年间,人们的存茶意识并不强,如今年份越高的老白茶越少见,且价格不断翻倍攀升。

储存十年甚至更久的老白茶,大部分茶友也只是听说过,真正品尝的机会少之又少。

即便在不少爱茶之人的心中,茶叶的地位堪比日常三餐。

但在现实生活中,为了喝茶而耗费大部分收入的做法并不明智。

在个人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,没必要为了面子,花大价钱买高年份茶。

不仅对自己造成了实际负担,新手一开始就喝高年份的老白茶,也不一定能完全喝透其中的滋味层次。

同样地,市面上那些价格异常低廉的老白茶,更不值得大家留意。

怀着侥幸心理贪小便宜,十有八九会掉入做旧茶的陷阱。

不仅缺乏正常白茶的多重风味,还会对身体造成各种不良影响。

初次接触老白茶,更推荐在3-5年陈的范围内做出选择,做旧风险稍微低一些,价格也相对更划算。

此外,茶友还可以考虑购买新茶或陈茶,保持良好的储存条件,自行存成老茶,不仅性价比高,也更安稳可靠。

《5》

倍受他人好评的茶,为什么自己喝起来觉得一般般?

每个人的思考角度和感受方式各有不同,喝茶绝不能盲目从众。

在做决策之前,听取他人的意见固然有参考价值,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
听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,最了解自己的人,永远是自己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