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人浏览 2025-03-01 05:17:27
《1》
公司年会结束后,朋友分享了一件宴会上发生的小插曲。
在餐桌上,大家原本只是轻松地闲聊,分享着各自生活中遇到的趣事。
就在这时,一位性格直率的男同事却突然开口,讲述起了部门里另一位同事的往事。
身边人从未亲自提起的经历,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当做笑话对待,顿时让整个场面变得尴尬无比。
尽管当事人不在现场,但这一意外的话题转变,让原本欢乐祥和的聚会氛围,瞬间冷却了下来。
而那位男同事似乎还没感觉到什么,脸上依旧挂着笑脸,一边夹菜添茶,一边继续着自己的话题。
“平时他总说自己心直口快,但这明明就是不顾他人感受,太不会把握分寸了!”
朋友发来的语音里,语气里明显透露出几分不悦。
日常生活中,不经思考就脱口而出的话语、做出的行为,最终造成的后果,总有一天会反噬到自己身上。
就像平时存茶,哪怕只是忽略了一小处细节,也会引起连锁效应,导致整箱茶叶变质存坏。
过年期间,家家户户都少不了以茶待客,此时存茶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在家存茶,又有哪些讲究不可忽视?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道来。
《2》
存茶环境保持洁净干燥,但不需要通风。
茶叶和其他食品相同,是众多家庭的年货必选项之一。
岁末年初之际,不少人会特意挑选几款品质更高的茶叶,专门用来待客。
由于喝茶空间就设置在客厅,茶叶买回家后为了取用方便,直接放置在客厅的某个角落里。
而春节期间,客厅作为家中最为热闹的区域,窗户时常打开通风本无可厚非。
但问题在于,存茶的纸箱没有用透明胶带严密封实,仅仅是随意找了一件物品遮盖住顶部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外界的水汽就有了大肆入侵的机会。
此外,节日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,不乏有习惯抽烟的人,茶香的袅袅升起,烟雾也随之缭绕。
烟味与茶味、以及各式美食的气味交织在一起,尽管开窗能减轻这些气味的浓度,但仍有残余的异味滞留室内。
而这些混杂的气味,无一例外地会被茶叶吸收。
短短几天后,下一次再取茶冲泡便会发现,茶汤中隐藏着各种混乱气味,滋味也变得不再纯正。
这时再用来待客,就有些难堪了。
不论是短期存放还是长期储存,存茶永远不能偷懒,密封是第一要义。
哪怕家中没有特定的存茶室,客厅也不适合作为备选项,相比之下,平时少有人打扰的书房,就成了最理想的储存环境。
整洁、阴凉的环境里,不需要时刻开窗通风,在天气干燥晴朗的日子里稍微开一道小缝,便足以实现内外空气的适度交换。
《3》
茶叶提前分装,避免频繁开箱。
对于平时就有存茶习惯的茶友来说,待客用的白茶,不一定要特意赶在年前购买。
平时精心储存的成果,此刻正适合与大家一起分享。
家里的囤货太多,要选哪一款出来待客呢?大多数时候,都根据客人的身份和喜好来决定。
招待客人来到茶室后,再从众多茶叶中挑选一款。
其中却有一项常见的问题,长期存茶的准备固然完善,平时却没有进行分装的习惯。
这就意味着,取茶前还要划破纸箱表面的透明胶带,逐一解开塑料袋和铝箔袋,从中抓一把干茶后,再小心翼翼地原样密封。
一段时间后消耗完毕,又要重复上述的步骤,多次打开三层包装,再匆匆密封。
这样的做法不仅繁琐耗时,在频繁开启与密封的过程中,空气、水汽、异味等外在因素也有了可乘之机。
如果不确定自己会选择哪一款,还是更提倡为每款茶叶提前分装的做法。
通常来说,一次分装的总量,能在一个月内饮用完毕便足够了。
同时,在选择包装材料时,优先考虑具备遮光效果的密封袋和铁罐,取用便捷又有一定保障。
提前做好准备,不仅能节省客人的等待时间,也有效维护了长期存茶的密封性,不妨碍其余茶叶的转化过程。
要知道,频繁开箱不仅破坏聚香效果,更有可能在日积月累中导致茶叶跑气受潮,最终使得前期的存茶努力付诸东流。
《4》
不同茶叶分别密封,防止串味。
过年期间,除了喝自己准备的茶叶,有时收到客人的茶叶赠礼,也会顺势当场冲泡。
当然,更多时候还是会选择先收起来,待客人离去后再作决定,如果当下不打算尽快喝完,就需要对它们分类存放。
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不发酵的绿茶保质期短,需要低温保持鲜爽感,其他茶叶更适合常温环境下储存。
根据包装背面标注的适饮期限,再决定是短期存还是长期囤。
然而,一些白茶标注着可以存放15-20年,而有些只要求阴凉干燥处密封储存,到底哪一种说法才值得信赖?
这便是白茶的特殊性体现,15-20年的时间,只是部分茶商提供的参考建议。
白茶作为微发酵茶,只要保持着干度极低的水准,不仅能长期储存,还能越陈越香。
也正是这样的原因,导致不同年份和品类的白茶,在风味表现上也会存在差异。
即便是是同一年、同一产区的春寿眉,在不同的制茶师傅手里,茶汤的香气和口感都不可能一致。
曾经就收到过这样的问题:“家里有几块不同的白茶饼,留着白绵纸那一层包装,可以统一放入纸箱里节省空间吗?”
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,柔软的白绵纸,起到的只是初步包裹和隔绝污染的作用,对气味和水分的阻碍效果甚微。
在纸箱的密闭环境里,不同茶叶散发出的香气交织在一起,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生串味。
要节省存茶空间,除了最基本的白绵纸包装,还需要各自套上一层密封的铝箔袋,纸箱内部也要设立分隔区域。
三层包装法中的塑料袋也不能省,将所有茶叶包裹在内后,排出多余的空气,再将袋口完全扎紧。
最后,再用透明胶带将纸箱所有缝隙完全贴住,以营造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,从而确保茶叶品质的长久稳定。
《5》
密封、干燥、常温、阴凉、无异味,这些基础存茶要素,任何时刻都不能少。
也有人担心,泡茶时忙着聊天,偶尔迟了几分钟密封,对茶叶有影响吗?
其实存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苛,只要不是封口大开、让茶叶持续暴露在空气中,稍微迟一些也无大碍。
如果实在担心,泡茶前多留意检验,浓郁纯正的干茶香不存在异常便可放心。
无论如何,时刻保持一颗细致对待的心,总不容易出错。
俗话说“宁吃甜桃一个,不吃烂杏一筐”。这个道理,茶,同样适用。喝到好茶,是让人心情愉悦的。评判一款好茶的标准离不开“形、香、色、味”四大标准;作为老茶友,基本上家里或多或少都存了好几种茶。千茶千味,有时候我们购买的好茶,经过不恰当的存放之后,就会变成“垃圾茶”。经常饮用,不仅口感上难喝受罪,还会对身
黄茶是六大茶类中比较低调的。独有的闷黄工艺,不仅使茶叶呈现出外观金黄色泽,也造就了黄茶不同于其他茶类的独特口感!茶汤呈杏色,茶口感甘甜醇厚,叶底鲜活嫩黄明亮。黄茶属于低调中有内涵奢华,2022年黄茶君山银针制作工艺入选: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。这几天云朵写了绿茶,黄茶,白茶,黑茶,乌龙茶知识科普,很多
泡茶是个技术活,更是精细活,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。从选水、煮水、水温、选器到冲泡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茶的味道造成影响。如果你泡出的茶总是达不到自己的期望,就继续往下看看吧。作家林清玄曾讲过一个关于泡茶的故事:一位普通女员工因茶泡得不好被领导骂,难过得准备辞职。正在这时,一位重要客户来访,这位女员工被
在茶圈素来流传着一些行话,诸如“新茶怕闷,老茶要醒”、“绿茶闷着喝,鲜爽喝不到”等,相信茶友们都耳熟能详。这些说法其实透露的是泡茶时的两种技法——“透”和“闷”,说白了就是指在茶叶冲泡过程中要不要揭盖?这小小的一个细节,对茶汤滋味的影响不容小觑。透:指在用盖碗或紫砂壶泡茶时,通过不加盖(盖碗或紫砂壶
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千百年来形成了特有的习俗和讲究。你知道泡茶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,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吗?很多人至今还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,那就是“先放茶叶再倒水”。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些老茶客的泡茶过程,你会发现他们对泡茶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要求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的口感。今天我就来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