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人浏览 2025-02-19 01:52:37
正值仲冬,天气愈加寒冷,喝一杯温暖的茶,驱寒保暖,最适宜不过。
还有不到60天就要过年了,走亲访友,茶礼必不可少,市面上的茶礼数量繁多,我们挑的眼花缭乱。
很多人说,买茶叶,选贵的准没错!
那么茶叶越贵越好吗?今天小云朵给大家科普一下茶叶挑选包装上隐藏的小学问,快来学习一下吧!
茶叶包装上隐藏的小秘密,都在下面“4行字”
茶叶外包装应该遵循《食品安全法》和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茶叶》(GB 31608—2023)标准,不同的茶叶对应不同的执行标准,例如:白茶GB/T 22291-2017,黄茶GB/T 21726-2018。
外包装应该应该清晰的标注原料等级,和生产原料。原料应该标注山茶科山茶属茶树鲜叶或者新梢,原料等级一般为一级,二级,三级,其中一级最好。
SC又叫做食品安全许可,之前叫QS,2018年以后QS取消使用,新标准是SC+14阿拉伯数字,每一位数字都有不同的含义,下面以这饼福鼎白茶茶饼为例,给大家分析:
这家福鼎的白茶饼,食品生产许可证号:SC11435098204451
分别对应:SC:生产的首字母缩写。
114 :食品类别编码
35: 省级行政区代码
09:市(地)代码
82:区(县)代码
0445:生产许可顺序码
1:校检码(电脑系统自动生成)
好的茶叶单从外包装来看,必须要有清晰的原料生产地,厂家地址,联系电话,防伪码,这些兼顾之后,才可以喝的更放心。
要查看原厂地厂址是否一致,地址要精确到门牌号。厂家地址应该与食品经营许可地址完全一致。
联系方式必须要有,电话,邮箱,网址或者传真的任意一种,之前就遇到过,一个三无贴牌产品留了一个QQ号作为电话,消费者怎么也打不通,这肯定是不正确的。
除此之外,茶叶外包装还可以备注,储存条件,生产批次,有机认证等各种标识,总之标识越全,越清楚,产品安全等级就越好。
温馨提示:在购买非知名品牌茶或者在特殊市场渠道选购茶品时,务必要仔细认真的查看相关的信息标签;
如果缺少上述4个方面信息中的一部分,比如SC编号、生产厂家名称、厂家详细地址、厂家电话/网址、生产日期等等,那么基本就可以判定为“三无茶”,还请尽快做退货处理。
当然,如果是来源可靠的私人茶友圈子中内部分享的非流通定制茶,则可不受此限制。
关于选茶,外包装只是一个简单判定茶叶是否是三无茶的一个因素,还是依靠自己品尝,你学会了吗?外包装再华丽,不如原料工艺见真章。
你平时如何选购茶叶?评论区留言说一下吧!
俗话说“宁吃甜桃一个,不吃烂杏一筐”。这个道理,茶,同样适用。喝到好茶,是让人心情愉悦的。评判一款好茶的标准离不开“形、香、色、味”四大标准;作为老茶友,基本上家里或多或少都存了好几种茶。千茶千味,有时候我们购买的好茶,经过不恰当的存放之后,就会变成“垃圾茶”。经常饮用,不仅口感上难喝受罪,还会对身
黄茶是六大茶类中比较低调的。独有的闷黄工艺,不仅使茶叶呈现出外观金黄色泽,也造就了黄茶不同于其他茶类的独特口感!茶汤呈杏色,茶口感甘甜醇厚,叶底鲜活嫩黄明亮。黄茶属于低调中有内涵奢华,2022年黄茶君山银针制作工艺入选: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。这几天云朵写了绿茶,黄茶,白茶,黑茶,乌龙茶知识科普,很多
泡茶是个技术活,更是精细活,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。从选水、煮水、水温、选器到冲泡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茶的味道造成影响。如果你泡出的茶总是达不到自己的期望,就继续往下看看吧。作家林清玄曾讲过一个关于泡茶的故事:一位普通女员工因茶泡得不好被领导骂,难过得准备辞职。正在这时,一位重要客户来访,这位女员工被
在茶圈素来流传着一些行话,诸如“新茶怕闷,老茶要醒”、“绿茶闷着喝,鲜爽喝不到”等,相信茶友们都耳熟能详。这些说法其实透露的是泡茶时的两种技法——“透”和“闷”,说白了就是指在茶叶冲泡过程中要不要揭盖?这小小的一个细节,对茶汤滋味的影响不容小觑。透:指在用盖碗或紫砂壶泡茶时,通过不加盖(盖碗或紫砂壶
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千百年来形成了特有的习俗和讲究。你知道泡茶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,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吗?很多人至今还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,那就是“先放茶叶再倒水”。如果你细心观察一些老茶客的泡茶过程,你会发现他们对泡茶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要求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的口感。今天我就来跟